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15, Vol. 49 ›› Issue (05): 614-619.
冯岩,饶宇,李博
收稿日期:
2014-09-30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6111, 81027001)资助
FENG Yan,RAO Yu,LI Bo
Received:
2014-09-30
摘要:
摘要: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分别具有球形、椭球形、倾斜椭球形以及泪滴形凹陷涡发生器阵列表面的湍流传热与流阻性能.采用湍流模型Relizable k ε、SST (Shear Stress Transportation)和Standard kω模拟凹陷涡发生器表面的湍流传热与流阻性能,并与其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Standard kω是研究凹陷传热和流动的最精确湍流模型.同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4种凹陷结构在雷诺数为8 500~60 000下的传热、流阻和流动特性,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与充分发展的光滑通道内湍流流动相比,球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40%,摩擦因子增加了约70%;椭球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30%,摩擦因子增加了60%左右;倾斜椭球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40%,摩擦因子增加了60%左右;泪滴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70%,摩擦因子增加了约1倍,即泪滴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和综合热性能最佳.
中图分类号:
冯岩,饶宇,李博. 凹陷涡发生器形状对湍流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5, 49(05): 614-619.
FENG Yan,RAO Yu,LI Bo. Influence of Dimple Shapes on Turbulent Flow and Heat Transfer[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15, 49(05): 614-619.
[1]Han J C, Dutta S, Ekkad S. Gas turbine heat transfer and cooling technology[M]. England: Taylor and Francis, 2001. |
[1] | 马莎莎, 丁圣洁, 刘利民, 赵长颖, 顾汉洋, 龚帅. 高温热管碱金属工质的蒸发弯月面区域微观传热特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5, 59(5): 617-627. |
[2] | 陈清华, 吴佳乐, 陆育, 季家东, 刘萍. 基于组合边界条件的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测试方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4, 58(8): 1201-1210. |
[3] | 陈尔东, 高孜航, 王坤东, 雷华明. 一种分区温控的实时荧光PCR快速热循环系统设计[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3, 57(9): 1196-1202. |
[4] | 程显达, 郑皓冉, 杨学森, 董威. 高速飞行器燃油瞬态温度预测的修正热网络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3, 57(6): 728-738. |
[5] | 谷波, 杜仲星, 曾炜杰, 田镇, 张智铤. R32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关联式和摩擦压降关联式[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3, 57(1): 45-54. |
[6] | 肖克华, 罗稼昊, 饶宇.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尾缘楔形通道交错肋冷却实验[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2, 56(8): 1034-1042. |
[7] | 吴王浩, 段旭, 张鑫, 陈丹, 徐振东. 高马赫数钝头体气动/传热一体化计算方法研究[J]. 空天防御, 2022, 5(3): 87-92. |
[8] | 陈清华, 高伟, 苏国用, 关维娟, 秦汝祥, 季家东, 马杨斌. 基于激光点热源非稳态传热模型测固体材料热物性参数[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1, 55(4): 471-479. |
[9] | 王瑞, 肖瑶, 顾汉洋, 叶亚楠. 螺旋管内单相流动周向非均匀传热现象的数值模拟[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0, 54(7): 688-696. |
[10] | 王锴,夏添,饶宇. 三通道旋流冷却流动与传热性能[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0, 54(5): 481-489. |
[11] | 李煜, 程广益, 李宗阳, 窦怡彬, 蒋君庭.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两相流动下的热固耦合研究[J]. 空天防御, 2020, 3(1): 1-9. |
[12] | 邹良旭,马非,孟昭男,张鹏. 基于群体平衡模型的冰浆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9, 53(12): 1459-1465. |
[13] | 马磊,谷波,田镇,李萍. 基于新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7, 51(9): 1043-1049. |
[14] | 唐睿1,2,胡成亮1,赵震1. 一种考虑侧接触切向滑动的微凸体弹塑性变形传热模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7, 51(5): 520-. |
[15] | 许亚敏. “传热学”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5): 196-19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107
|
|
|||||||||||||||||||||||||||||||||||||||||||||
摘要 1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