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图片丢失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21年“化学化工”专题

    该专辑汇总了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出版的12期文章中化学化工领域的文章。以期更好服务高校师生及众多研究所科研人员,促进最新学术成果的传播。
    欢迎相关领域的各位学者下载、引用!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金属-聚合物直接成型技术中铜的表面处理
    郭荣盛, 胡广洪, 荣建, 王元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1, 55 (1): 96-102.   DOI: 10.16183/j.cnki.jsjtu.2019.185
    摘要956)   HTML6)    PDF(pc) (6924KB)(568)    收藏

    研究铜的表面微纳米结构制备工艺并进行了优化.使用碳酸钠和钼酸钠的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恒定电压下对铜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在铜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使用磷酸和磷酸二氢钠的水溶液作为腐蚀液,对铜表面进行腐蚀处理,以在铜表面获取微纳米结构,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貌.统计分析扫描电镜图片,计算得到铜表面的微纳米结构的孔隙率.结果表明:阳极氧化电压为15 V,阳极氧化时间为20 min,磷酸质量分数为20%,腐蚀时间为30 min时,铜的表面形貌较为平整,孔隙率达到25.77%.根据正交实验结果,腐蚀液种类、浓度以及腐蚀时间对孔隙率的影响较大,而阳极氧化电解液、电压以及电解时间影响不明显.使用阳极氧化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铜表面制备出均匀、孔隙率高的微纳米结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1)
    2. 聚乙二醇接枝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复合微球的制备和检测应用
    张贤楠, 冷远逵, 武卫杰, 李万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1, 55 (9): 1064-1070.   DOI: 10.16183/j.cnki.jsjtu.2020.029
    摘要725)   HTML327)    PDF(pc) (2309KB)(446)    收藏

    在基于荧光编码微球的液相芯片技术中,非特异性吸附会降低检测灵敏度,影响多元检测能力.为了抑制非特异性吸附现象,以聚乙二醇(PEG)接枝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PEG-g-PSMA)为基体材料,采用膜乳化-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铜铟硫/硫化锌量子点复合PEG-g-PSMA荧光微球,通过调节甲氧基聚乙二醇的投料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控制PEG接枝率和链长,并将复合微球应用于糖类抗原CA199的免疫检测.微球形貌和荧光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复合微球呈规则球形且单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约5 μm,内部量子点及其荧光分布均匀.免疫检测发现微球具有显著抑制非特异性吸附的能力,当PEG接枝率为30、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0 时,检测限为0.9 kU/L (1 U=1 μmol/min).该方法适用于复合微球的大量制备,在肿瘤标志物等多元免疫检测方面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R115/NaX的吸附动力学及其因素显著性分析
    张金柯, 缪光武, 金佳敏, 陈银飞, 卢晗锋, 宁文生, 白占旗, 刘武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1, 55 (9): 1071-1079.   DOI: 10.16183/j.cnki.jsjtu.2020.065
    摘要721)   HTML132)    PDF(pc) (1015KB)(397)    收藏

    为了认识五氟一氯乙烷(R115)在NaX上的吸附动力学机理,以指导R115吸附脱除和催化转化等工业应用,分别利用准一级、准二级和内扩散模型研究R115浓度(指体积分数)和吸附剂粒径对R115吸附的影响.对比Thomas和Yan模型对穿透曲线的适用性,采用二水平三因子实验方法分析R115浓度、吸附剂质量和体积流速对吸附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和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吸附过程主要受膜扩散控制;Yan和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度较高;吸附剂质量是最关键因素,显著影响穿透时间、饱和时间、吸附剂处理量和床层利用率;吸附剂质量和体积流速的交互作用对吸附剂处理量影响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1)
    4. 新型C3-含硅基取代手性脯氨酸型催化剂的高效构筑
    谭富欣, 李子昊, 周佳, 张书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1, 55 (9): 1058-1063.   DOI: 10.16183/j.cnki.jsjtu.2021.038
    摘要578)   HTML342)    PDF(pc) (961KB)(397)    收藏

    为将C-H活化策略应用于手性有机催化剂的开发,选择以L-脯氨酸为原料、C(sp3)-H硅烷化反应为关键步骤,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C3-三甲基硅基取代的手性脯氨酸催化剂,并将其分别应用于对硝基苯甲醛与丙酮的分子间不对称aldol反应和亚胺与β-甲基丁醛的分子间不对称Mannich反应,均可以良好对映选择性实现目标产物的合成.该策略有效丰富了脯氨酸结构的修饰手段,为新型含硅小分子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