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IEM)也被称为微能网,将微能网接入配电网能充分发挥其多能互补的灵活性来支撑配电网运行[6 ] .同时,IEM与配电网的双向电能交互改变了IEM的运行策略,为此需要配置储能来提高供能可靠性.储能可以迅速释放与存储电能;同时,电价峰谷差的存在能够降低成本[7 ] .在IEM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主动配网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重要举措[8 ] .通过对储能的配置,还可以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9 ] ,促进电网长期经济稳定运行.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考虑微能网接入主动配电网情况下的多目标共享储能配置策略,建立微能网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多目标共享储能配置的规划模型,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并得到一组互不支配的帕累托(Pareto)解集;最后以接入微能网的IEEE33节点系统作为算例进行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1 上层规划层模型
主动配电网模型中,源侧考虑分布式风光新能源;网侧考虑网络重构;荷侧考虑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 DR);其余的主动管理设备包含分组投切电容器(Capacitor Bank, CB)、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ap Changer, OLTC)、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 SVC).
1.1 规划层目标函数
储能系统在主动配电网中能够等效成“负荷”或“电源”,可以通过充放电调节馈线中的电流流动,从而减少配电网的有功网损来提高经济性.目标f 1 有功网损的计算方式如下:
(1) min f1 = ∑ t = 1 24 ∑ i , j ∈ Ω B (Gij U i , t 2 + U j , t 2 - 2Ui,t Uj,t cos δ ij,t )
式中:Ω B 为配网中支路集合;t为时刻;Gij 为支路ij间的电导;Ui,t 、Uj,t 分别为节点i、j在t时刻的电压;δij,t 为t时刻支路ij首末端点的相角差.
(2) min f2 =CE , inv
(3) CE , inv = η E , P P e s s m a x + η S E e s s m a x T S + η D P e s s m a x T W
式中: ηE , P 为储能功率成本;ηS 为容量成本;ηD 为维护成本;P e s s m a x 为储能最大输出功率;E e s s m a x 为储能最大容量;TS 为储能服务时间;TW 为一年中所含天数.
主动配电网电压稳定性[24 ] 衡量指标函数为f 3 ,以每日平均电压偏差为基准,采样时间间隔为1 h,通过计算配电网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偏差平方和来衡量配电网电压的稳定水平,电压指标函数表示为
(4) min f3 = ∑ t = 1 24 ∑ i = 1 N L U i - U i * Δ U i , m a x
式中:N L 为负荷所在的节点个数;Ui 为节点i的实际电压;U i * 为节点i的参考电压,设U i * =1;Δ Ui, max 为节点i最大允许偏差电压值,即在允许范围内最大电压与最小电压之差,Δ Ui, max =Ui, max -Ui, min .
1.2 约束条件
(5) E m a x = 2.1 P e s s m a x E t = 1 = 0.55 E m a x E t = 1 = E t = 24 15 % E e s s m a x ≤ E e s s , t ≤ 90 % 0 ≤ P a e s s , c h a , t ≤ U a c h a , t P e s s m a x 0 ≤ P a e s s , d i s , t ≤ U a d i s , t P e s s m a x 0 ≤ P w e s s , c h a , t ≤ U w c h a , t P e s s m a x 0 ≤ P w e s s , d i s , t ≤ U w d i s , t P e s s m a x E e s s , t = E e s s , t - 1 + η c h a P e s s , c h a , t - 1 η d i s P e s s , d i s , t U c h a , t a + U d i s , t a ≤ 1 , U c h a , t w + U d i s , t w ≤ 1 , U c h a , t a ∈ { 0,1 } , U d i s , t a ∈ { 0,1 } U c h a , t w ∈ { 0,1 } , U d i s , t w ∈ { 0,1 } P e s s , c h a , t = P e s s , c h a , t a + P e s s , c h a , t w P e s s , d i s , t = P e s s , d i s , t a + P e s s , d i s , t w
式中:Emax 为最大储能容量;Eess ,t 为储能t时刻的电量;ηcha 、ηdis 为充电效率与放电效率;Pess , cha ,t 、Pess , dis ,t 分别为充电与放电功率;U c h a , t a 、U d i s , t a 分别为储能与配电网之间的充放电状态;U c h a , t w 、U d i s , t w 分别为储能与微网之间的充放电状态,为0-1变量;P e s s , c h a , t a 、P e s s , d i s , t a 分别为储能向配电网充、放电的电能;P e s s , c h a , t w 、P e s s , d i s , t w 分别为储能向微网充、放电的电能.
(6) P G i , t - U i , t ∑ j = 1 b U j , t ( G i j c o s δ i j , t + B i j s i n δ i j , t ) + P e s s , c h a , t a - P e s s , d i s , t a + P W T , j , t + P P V , j , t = 0 Q G i , t - U i , t ∑ j = 1 b U j , t ( G i j , t s i n δ i j , t - B i j c o s δ i j , t ) + Q C B , t + Q S V C , t = 0
式中:PGi,t 、QGj,t 分别为配电网母线的有功、无功输入功率;PWT ,j,t 、PPV ,j,t 分别为t时刻节点j风力机、光伏的有功功率;Bij 为支路ij的电纳;b为支路数;QCB ,t 、QSVC ,t 分别为t时刻分组投切电容器、SVC无功补偿量.
(7) PWT ,t = 0 , v t < v i n 或 v t ≥ v o u t P W T , R v t - v i n v r - v i n , v i n ≤ v t < v r P W T , R , v r ≤ v t < v o u t
(8) 0 ≤ P W T , j , t ≤ P W T , j , t m a x Q W T , j , t = P W T , j , t t a n δ W T , ∀j∈Ω WT
式中:P WT,R 为风力机额定功率;vt 为t 时刻实际风速;v in 为切入风速;v r 为额定风速;v out 为切出风速;QWT ,j,t 为风力机j在t时刻的无功功率;P W T , j , t m a x 为风力机j在t时刻的有功功率最大值;Ω WT 为配电网中风力机接入的节点;δ WT 为风力机的功率因数角.
(4) 光伏输出模型与约束.光伏的出力与其电池板面积与辐射强度成正相关,即
(9) PPV ,i,t =ηPV SφPV ,i,t
(10) 0 ≤ P P V , j , t ≤ P P V , j , t m a x Q P V , j , t = P P V , j , t t a n δ P V , ∀j∈Ω PV
式中:ηPV 为光伏效率;S为面积;φPV ,i,t 为第i个光伏单位面积光照强度;QPV ,j,t 为光伏j在t时刻的无功功率;P P V , j , t m a x 为光伏j在t时刻的有功功率最大值;Ω PV 配电网中光伏接入的节点;δ PV 为光伏的功率因数角.
(11) Q S V C , j m i n ≤QSVC ,j,t ≤ Q S V C , j m a x , ∀j∈Ω SVC
式中: QSVC ,j,t 为第j个SVC在t时刻无功补偿量;Q S V C , j m a x 、Q S V C , j m i n 分别为第j个SVC的上下限;Ω SVC 为配电网中SVC数量.
(12) Q C B , j , t = g C B , j , t Q C B , j u n i t g C B , j , t ≤ G C B , j m a x , ∀j∈Ω CB
式中:QCB ,j,t 为第j个分组投切电容器在t时刻的无功补偿量;gCB ,j,t 为第j个分组投切电容器在t 时刻的投切组数;Q C B , j u n i t 为第j 个分组投切电容器的单组投切容量;G C B , j m a x 为第j个分组投切电容器的最大投切组数;Ω CB 为配电网中分组投切电容器数量.电容器组投切次数限制约束条件为
(13) ∑ t = 1 T |gCB ,j,t -gCB ,j,t-1 |≤ B C B , j m a x , ∀j∈Ω CB
式中:B C B , j m a x 为离散无功补偿装置j在T时段内最大投切次数.
(14) ( V j m i n ) 2 ≤ ( V j , t h i ) 2 r O L T C , j , t ≤ ( V j m a x ) 2 r O L T C , j m i n ≤ r O L T C , j , t ≤ r O L T C , j m a x ∀ j ∈ Ω O L T C
式中:V j , t h i 为OLTC高压侧的电压;V j m a x 、V j m i n 为低压侧的电压上下限; r O L T C , j m a x 、r O L T C , j m i n 分别为OLTC变比的上下限;Ω OLTC 为OLTC数量;rOLTC ,j,t 为OLTC在t 时刻变比平方,进一步处理为
(15) rOLTC ,j,t = r O L T C , j m i n + ∑ s rOLTC ,j,s σOLTC ,j,s,t ,∀j∈NOLTC
式中:rOLTC ,j,s 为OLTC中s与 s-1档位变比平方的差值,表示调节增量;σOLTC ,j,s,t 为0-1变量;N OLTC 为OLTC所在节点.一般情况下OLTC变比变化次数也有一定限制,构建约束条件为
(16) σ O L T C , j , σ , t ≤ σ O L T C , j , 2 , t ≤ σ O L T C , j , 1 , t δ O L T C , j , t I N + δ O L T C , j , t D E ≤ 1 ∑ s Ω O L T C σ j , s , t - ∑ s σ O L T C , j , s , t - 1 ≥ δ O L T C , j , t I N - δ O L T C , j , t D E σ j ∑ s σ O L T C , j , s , t - ∑ s Ω O L T C σ O L T C , j , s , t - 1 ≤ δ O L T C , j , t I N σ j - δ O L T C , j , t D E ∑ t = 1 T ( δ O L T C , j , t I N + δ O L T C , j , t D E ) ≤ N O L T C , j m a x ∀ j ∈ N O L T C
式中:δ O L T C , j , t I N 、δ O L T C , j , t D E 为档位变化的0-1变量,当t时刻比上一时刻档位大,则δ O L T C , j , t I N =1,δ O L T C , j , t D E =0;σj 为可调节档位范围;N O L T C , j m a x 为变压器在T时段内的最大变化次数.
基于供电环路非联通理论,保证闭合支路数为节点数与电源数差值,且不形成供电回路,构建如下约束:
(17) ∑ t = 1 T ΔΨij,t ≤ Ψ i j , m a x u n i t
(18) ∑ i j ∈ Ω S W Ψ i j , t + N C l o s e = N - N S ∑ i j ∈ Ω S W , l Ψ i j , t + N C l o s e , l ≤ M l - 1
式中:N 、N S 、N Close 分别为节点数、根节点数、常闭开关数;Ml 为配网中第l个环路中的支路数;Ψij,t 为第l个供电环路中的支路ij的开关状态;ΩSW ,l 和NClose ,l 分别为第l个供电环路中含开关的支路集合和常闭支路数量.
(19) Umin ≤Ui,t ≤Umax
式中:Umax 、Umin 分别为节点电压允许的上下限.
(20) I l m i n ≤Il,t ≤ I l m a x , ∀l∈N l
式中:I l m a x 、I l m i n 为支路1允许流过电流的上下限.
(21) 0≤Pi,t, tr , in ≤ P t r , i n m a x Li,t, tr
(22) 0≤Pi,t, tr , out ≤ P t r , o u t m a x (1-Li,t tr )
(23) ∑ t = 1 T Pi,t, tr , in = ∑ t = 1 T Pi,t, tr , out
式中:Pi,t, tr , in 、Pi,t, tr , out 分别为节点i在t时刻转出、转入功率;P t r , i n m a x 、P t r , o u t m a x 分别为最大输入、输出功率;L i,t, tr 为可转移负荷i 的标志变量,当L i,t, tr 为0时表示无负荷转入,为1时则相反.
2 下层运行层模型
主动配电网与IEM耦合的系统包含冷、热、电、气、氢5种能源流动,微网的拓扑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图1
IEM结构
Fig.1
Architecture of IEM
2.1 综合能源微网设备数学模型
(24) P G T , e , t = η G T , t e P G T , g , t P G T , h , t = η G T , t h P G T , g , t
式中:PGT , e ,t 为燃气轮机t时刻的发电功率;η G T , t e 为燃气轮机的发电效率;PGT , g ,t 为燃气的消耗速率;PGT , h ,t 为燃气轮机的热功率;η G T , t h 为燃气轮机发热效率.
(25) PGB , h ,t =ηGB ,t PGB , g ,t
式中: PGB , h ,t 为燃气锅炉t时刻的产热量; ηGB ,t 为燃气锅炉发热效率; PGB , g ,t 为燃气锅炉的燃气消耗速率.
(26) E h m a x = 2.58 P h , e s s m a x E h , t = 1 = 0.4 E h m a x E h , t = 1 = E h , t = 24 15 % E h , e s s m a x ≤ E h , e s s , t ≤ 90 % 0 ≤ P h , e s s , c h a , t ≤ U c h a , t P h , e s s m a x 0 ≤ P h , e s s , d i s , t ≤ U d i s , t P h , e s s m a x E h , e s s , t = E h , e s s , t - 1 + η h c h a P h , e s s , c h a , t - 1 η h d i s P h , e s s , d i s , t U h , c h a , t + U h , d i s , t ≤ 1 U h , c h a , t ∈ { 0,1 } , U h , d i s , t ∈ { 0,1 }
式中: E h m a x 为最大储热量;P h , e s s m a x 为最大充放电功率;E h,ess, t 为储热t 时刻的热量;η h c h a 、η h d i s 分别为充放热效率;P h,ess,cha, t 、P h,ess,dis, t 分别为充热与放热功率;U h,cha, t 、U h,dis, t 分别为储热与微网之间的充放热状态,为0-1变量.
(4) P2G模型.P2G能利用过剩的可再生能源制气,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其模型为
(27) P P 2 G , g , H 2 , t =ηP 2 G PP 2 G , e ,t
式中:P P 2 G , g , H 2 , t 为P2G设备产氢气量;η P2G 为P2G设备制氢效率; P P2G,e, t 为P2G装置输入电能.
氢气甲烷化反应的效率实际上是与多重因素有关的,近似取其效率为固定值.甲烷反应器模型如下所示:
(28) PM , g ,t = 1 ρ M H 2 ηM P g , H 2 , t HL
式中:PM , g ,t 为t时段合成的甲烷;ρ为管道内天然气密度;M H 2 为氢气转换为天然气的摩尔质量折算系数;ηM 为甲烷反应器的效率;P g , H 2 , t 为t时段氢气的输入量;HL 为天然气的低热值.
利用氢能发电不仅对解决电网削峰填谷有所帮助,还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储氢罐是实现多余风电能量向负荷高发时段转移的关键设备,储氢罐模型如下所示:
(29) E H T , t + 1 = E H T , t + E H T , c , t - E H T , d , t E H T m i n ≤ E H T , t ≤ E H T m a x
式中:EHT ,t 为t时段储氢量;EHT , c ,t 、EHT , d ,t 分别为t时刻储氢罐中增加、消耗的储氢量;E H T m a x 、E H T m i n 分别为储氢罐的容量上下限.
氢燃料电池[14 ] 是将氢能与电能、热能联系起来的枢纽,是实现多能耦合的关键.氢燃料电池的模型为
(30) P H F C , e , t = η H F C , e P H F C , g , t P H F C , e m i n ≤ P H F C , e , t ≤ P H F C , e m a x
(31) PHFC , h ,t =lh PHFC , e ,t
式中:PHFC , e ,t 为电解氢的电功率;η HFC,e 为氢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为 0.271 6; P HFC,g, t 为t 时段输入到氢燃料电池的功率;P H F C , e m a x 、P H F C , e m i n 分别为氢燃料电池出力的上下限;P HFC,h, t 为电池发热功率;l h 为电池热电比.
(5) 光伏输出模型与风力机输出模型与式(7)~(10)一致.
(6) 电制冷机.电制冷是以电能作为输入能源的设备,电制冷机的数学模型为
(32) PEC , c ,t =ηEC PEC , e ,t
(33) 0≤PEC , c ,t ≤ P E C m a x
式中: P EC,c, t 为电制冷机的制冷量;η EC 为电制冷机的制冷系数;P EC,e, t 为电制冷机的功耗;P E C m a x 为制冷量上限.
2.2 运行层目标函数
下层目标函数为IEM网与主动配网系统年运行成本最低,即
(34) min Ctotal =min (CADN +CW )
(35) min CADN ∑ t = 1 T (COLTC ,t +Cgrid ,t +Cswit ,t +CCB ,t )
(36) CCB ,t +COLTC ,t = c o C B ∑ t = 1 T ∑ i ∈ C B l aik,t + c o O L T C ∑ t = 0 T κt
(37) Cgrid ,t = ∑ t = 1 T (c p , t B u y P t B u y + c q , t B u y Q t B u y )
(38) CSW = ∑ z ∈ Ω S W cswit ΔΨz,t
(39) min CW = ∑ t = 1 T [Cgrid , w +Cfuel , w +CGB - (CPV +CWT )+CP 2 G +CPGT ]
(40) Cgrid , w = ∑ t = 1 N T (τt Pgrid , w ,t Δt)
(41) Cfuel , w =cgas ∑ t = 1 N T P G T , w , t η G T L N G + Q G B , w , t η G B L N G Δ t
(42) CGB = ∑ t = 1 N T (ζGB PGB ,t Δt)
(43) CGT = ∑ t = 1 N T (ζGT PGT ,t Δt)
(44) CPV +CWT = ∑ t = 1 N T [ζDG (PPV ,t +PWT ,t )Δt]
(45) CP 2 G = ∑ t = 1 N T (τt PP 2 G Δt)
式中:C total 为系统总运行成本;C ADN 为配网总运行成本;C W 为微网总运行成本;C OLTC, t 为OLTC操作成本;C grid, t 为配网购电成本;C swit, t 为配电网联络线单次开关成本;C CB, t 为分组投切电容器投切成本;c o C B 、c o O L T C 分别为分组投切电容器和OLTC的操作成本;常量aik,t 为t时刻在i节点的分组投切电容器单次投切成本;常量κt 为t时刻OLTC单次操作成本;Cgrid ,t 为配电网运行成本;c p , t B u y 、c q , t B u y 分别为配电网向上级电网购电的有功与无功成本;P t B u y 、Q t B u y 分别为配电网向上级电网无功与有功购电量;C SW 为开关总成本;z 为首节点i 和末节点j 构成的支路;c swit 为开关动作成本;Cgrid , w 为每日微网到电网的购电费用;Cfuel , w 为微网每日燃气费用;C GB 、C PV 、C WT 、C P2G 、C PGT 分别为燃气锅炉、光伏、风力机、P2G、燃气轮机运行成本;τt 为t时段的电价;Pgrid , w ,t 为微网在t时段从电网购电功率;c gas 为燃气的单位价格;PGT , w ,t 为微网中燃气轮机t时刻输出电功率;η GT 为微型燃气轮机的发电效率;L NG 为燃气热值;Q GB,w, t 为燃气轮机输出热功率;η GB 燃气锅炉的效率;ζ GB 为燃气锅炉单位功率的运行维护费用;C GT 为燃气轮机的运行成本;ζ GT 为燃气轮机单位功率的运行维护费用;ζ DG 为新能源发电补贴;PPV ,t 为光伏出力;P P2G 为电转气所需的电功率.
2.3 综合能源微网约束
(46) PGT , e ,t +PWT ,t +PPV ,t +Pgrid ,t +PHFC , e ,t - P e s s , c h a , t w + P e s s , d i s , t w +PEC , e ,t -PP 2 G , e ,t = Pe , load ,t
式中:Pgrid ,t 为微网向主网购电功率;P e,load, t 为微网中的电负荷.
(47) PEC , c ,t +PAC , c ,t =Pc , load ,t
式中:PAC , c ,t 为吸收式制冷机输出冷功率;P c,load, t 为冷负荷.
(48) PGB , h ,t +PHX , h ,t +Ph , ess , dis ,t -Ph , ess , cha ,t + PHFC , h ,t =Ph , load ,t
式中:PHX , h ,t 为微网在t时段换热器输出制热功率;Ph , load ,t 为t时刻微网热负荷.
(49) Pg ,t +PM , g ,t +PGB , g ,t -PGT , g ,t + PHFC , g ,t =Pg , load ,t
(50) P H X , t η H X + P A C , c , t η A C -γGT ηWH PGT ,t =0
式中:PHX ,t 为换热器的热功率;η HX 为换热器的效率;η AC 为吸收式制冷机能效比;γGT 为燃气轮机热电比;η WH 为余热锅炉效率.
3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算法
3.1 Pareto最优理论
Pareto解的概念源于博弈论,指的是模型某个解的目标值在得到优化的同时必须以牺牲其他目标的函数值为代价.因此,各目标函数被无歧视地优化[10 ] .
假设x 1 * 、x 2 * 分别为优化模型的2个解,当下述2个条件成立时,称x 1 * 支配x 2 * .
(1) Fd (x 1 * ) ≤Fd (x 2 * ) , d =1,2,…,N ob h ,N ob h 为目标函数集合.
(2) 至少有一目标函数h' 满足Fd (x 1 * ) ≤Fd (x 2 * ).
若存在解集Ω ={x d * , d =1,2,…,n S },n S 为模型解数量,当x d * ∈Ω 且解集中不存在其余的x d * ∈Ω 支配x d * 时,则称该解是解集的一个非支配解.
模型求解后的每个Pareto解都对应一个储能的配置方案,函数表示其对应的目标函数,即功率损耗、电压偏差与配置成本.
3.2 模糊隶属度法
Pareto解集对应储能配置的最优解集,使用模糊隶属度法[10 ] 从Pareto解集中选出最优折衷方案.模糊隶属函数[18 ] 具体表示为
(51) μ d h = 1 , F d ≤ F d m i n F d m a x - F d h F d m a x - F d m i n , F d ≤ F d m i n 0 , F d ≥ F d m a x
式中:μ d h 为第d个目标函数F d h 的第h个解的隶属函数;F d m a x 、F d m i n 分别为所有非支配解中第d个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佳折衷解为
(52) μ h * =maxh=1,2,…,M ∑ d = 1 N o b h μ d h ∑ h = 1 M ∑ d = 1 N o b h μ d h
3.3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储能配置问题是多目标协同优化问题,粒子群算法因为编程简单、收敛速度快,被应用于多目标寻优问题[19 ] ,通过粒子间的合作与竞争实现目标寻优,每个粒子对应一个优化方案.
许多研究在使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多目标问题时,需要对各个目标进行重要性评估并确定权重,此时多目标问题转换为单目标问题,无法公平地实现对各目标的寻优.为解决该问题,在粒子群算法上加入Pareto算法.改进后的算法无需对各目标权重进行处理,可以对各目标进行公平寻优,并得到一组非支配的解集,具体操作如下文所述.
3.4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步骤
图2 为优化配置示意图,上层为储能配置层,下层为运行层.
图2
图2
优化示意图
Fig.2
Schematic of optimization
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储能进行规划,流程图如图3 ,具体步骤如下:
图3
图3
程序流程图
Fig.3
Flow chart of program
(1) 初始化配电网与其设备参数,包括设置最大迭代次数,初始化种群,同时将初始化的粒子所求得的目标函数作为粒子的初始个体最优解.
(2) 迭代次数(G )加1,调整惯性权重、粒子的速度与位置.
(3) 将随机产生的种群方案传递至运行层并求解,再将结果传递至配置层,再计算各粒子的适应度,更新个体最优解,即分别计算每个储能配置方案后的有功网损、电压偏差及综合成本.
(4) 更新粒子的状态,再求出新种群的个体目标函数与适应度值.
(5) 计算粒子之间的距离D(i,j),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较小的适应度个体将被淘汰,D 表示粒子间的距离,为常数;再对新种群进行排序处理,保存适应度高的前L 个个体.
(6) 依据最大迭代次数判断迭代是否完成,若是则输出Pareto最优解集,否则跳转至步骤(2).
(7) 更新Pareto解集,再使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计算Pareto优解集中各最优解的满意度.将满意度最高的粒子作为全局最优粒子.
(8) 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计算Pareto解集中各最优解的满意度,将满意度最高的最优解作为得到的储能配置方法.
4 算例分析
为了验证考虑IEM接入的配电网共享储能多目标配置策略,基于MATLAB2016a的运行环境进行仿真.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14 ] 上进行仿真,系统算例的阻抗与负荷均采用标准参数.其中,分组投切电容器与SVC介入配电网21、24、27节点.配电网中OLTC装在首端,调节范围为[0.95,1.05], 如图4 所示.该配电网的基准电压为12.66 kV,基准容量为10 MV·A,光照与风速数据均来自浙江某沿海城市.IEM接入17节点,储能接入32节点与综合能源共享.分组投切电容器、SVC、OLTC、IEM参数见附录.
图4
图4
接入IEM的IEEE33节点拓扑结构
Fig.4
Topology of IEEE 33-node system for access to IEM
为验证该模型有效性,设置4种优化场景进行配置: ① 配网不配置储能的工况;② 不考虑SVC、分组投切电容器、OLTC与网络重构等灵活性调控策略;③ 配电网与IEM单独配置储能的策略;④ 所提考虑IEM接入主动配电网情况下的共享储能多目标配置策略.
4.1 多目标优化结果及分析
根据所建立的配电网模型,将种群大小设置为80,迭代次数设置为100,经上节粒子群算法求解可得图5 所示三维Pareto前沿.由于设置种群数为80,所以图中包含80个点,每个点代表一种配置方案.每个点的坐标分别代表此种配置方案下,f1 配电网的网损、f2 配电网的负荷节点电压偏差和f3 储能的配置成本.
图5
图5
三维Pareto前沿
Fig.5
Three-dimensional Pareto front
为方便分析每两个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将图5 三维散点图分别投影到f1 与f2 、f1 与f3 、f1 与f3 为底面坐标的二维平面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1) 随着储能投资成本增加,配电网网损逐渐减小,同时配电网电压偏差逐渐减小,原因为储能容量的增大能够为配网运行提供更大的容量裕度,支撑配电网电压,减少线路压降从而降低网损.
(2) 负荷节点电压偏差越大网损越大,其原因为当节点电压之间的电压偏差越大时,节点的压降越大,节点之间的网损就会增加.
为便于观察图5 中Pareto解在3个目标之间的分布规律,对点进行插值并绘制曲面,如图6 所示.观察图5 和图6 可发现如下规律:这3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无法寻找到完美的最优解,即f1 、f2 、f3 均取到最小值.例如,由图6 可见,当f1 与f2 取最大值时,f3 则会变得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图6
图6
Pareto前沿面
Fig.6
Pareto front
对储能配置方案解集采取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获得折中最优解,最终选取的配置结果显示,储能容量配置为1 366.59 kW·h,此时网损为1.162 MW,日投资成本为734.556元,电压稳定性指标为68.454,表1 为储能配置参数.
4.2 配电网侧优化结果及分析
在算例中,配网的风力机和光伏分别加在节点9和节点12,接入点的风电和光伏预测出力如图7 所示.
图7
图7
风力机和光伏预测出力
Fig.7
Forecast output of wind turbine and PV
配置储能前后电压如图8 所示,可以看出储能接入后电网的最低电压标幺值(p.u.)从0.98提升到1.01,储能能够充分地在电网负荷分布较大的时段为电网提供电能,改善潮流分布能间接减小网损与提高电网的抗干扰能力;配置的储能能够减少全配电网络的电压波动,达到多目标之一的电压稳定性目标,有利于安全稳定运行.
图8
图8
配置前后电压
Fig.8
Voltage before and after configuration
需求响应前后负荷变化如图9 所示.蓝色曲线是在需求响应策略下的负荷曲线,可控负荷在全天24个时间段均参与响应;需求响应策略能够在负荷低谷时增加用户用电量,当负荷处在峰值时较高时,减少用户的用电需求,结合分时电价,能大大促进电网经济性,以此说明DR策略有效地改善了负荷曲线,具有削峰填谷的作用.图10 ~12 为配电网各可控元件的出力情况.
图9
图9
DR前后的负荷
Fig.9
Load profile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DR
图10
图10
SVC出力
Fig.10
Output of SVC
图11
图11
CB投切曲线
Fig.11
Cast cut curve of CB
图12
图12
OLTC档位
Fig.12
Gears of OLTC
由图8 ~12 以及表2 可以看出,对IEM接入的配网系统储能的配置,即方案4所求得的配电网网损、配电网电压稳定性、配网运行成本以及配网的新能源消纳率均最优.可以发现,用所提方法优化配置后,不作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新能源消纳率也间接提升10.57个百分点.分析可知,储能能够在难以消纳新能源的时段减少新能源弃电,电能可存储在储能之中在负荷高峰进行释放.
对比所提策略与方案2可知,若配电网中不配置主动管理设备,包括OLTC、分组投切电容器、SVC与网络重构等情况下,电网的整体性能均下降,原因在于在电压偏低时,分组投切电容器与SVC等无功补偿设备能够及时动作来支撑电压与负荷,OLTC在电压下降或上升时动作来维持全网电压;网络重构作为网侧的灵活性资源能够根据电网的负荷与新能源以及补偿设备进行时空调整,将某过载时刻的支路转移至轻载支路.因此,在主动配网中配置灵活性资源能够大大提升主动配电网的智能性与经济性.对比方案3,所提方案单独配置储能情况下配电网运行经济性略有下降,因为单独配置储能相较共享储能的模式价格较高,为了获得一定的配置经济性势必会增加电网网损与电压波动.综上所述,所提方案不仅能提升配网运行经济性,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指标更较配置之前大幅提高20.4%.相较于其他场景,该方案在配网侧运行效果最优.
4.3 综合微网侧优化结果及分析
IEM与储能直接相连,调度周期为1 h,设备相关参数附表所示,天然气取气价3.55元/m3 ,微电网购电电价采用分时电价如表3 所示.
图13 ~15 分别为微网各个单元的电力调度情况、储能充放电情况与气功率平衡情况.在风电出力过剩时段,如1:00—4:00,启动电转气制气与储能充电,能够起到对多余电量起到消纳与存储的作用,储氢罐在10:00—11:00等负荷高峰时段释放氢气使氢燃料电池工作提供系统部分缺额电能,能够帮助微网系统削峰填谷.
图13
图13
电功率平衡
Fig.13
Balance of electrical power
图14
图14
储能充放电
Fig.14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energy storage
图15
图15
气功率平衡
Fig.15
Balance of gas power
对比电功率平衡曲线与储能充放电曲线,共享储能在典型日7:00—8:00、15:00—16:00达到最大充电功率 651 kW.可以分析得出储能系统在00:00—5:00、13:00—16:00等系统负荷相对低谷时进行储能充电,储能系统在10:00—12:00等系统负荷相对高峰时进行储能放电.在15:00—20:00时段,储能对配网充电时同时微网对储能充电,配电网与IEM作为不同的用户对象能够合理共用此储能系统,对储能资源进行资源共享,达到经济与环保的目的.由图13 可知,在0:00—5:00时段,系统的电转气设备在满足氢燃料电池供应后能够用多余氢气制甲烷来提供系统一部分燃气供应.
配置储能前,系统中没有存量电能供应设施,因此投建储能初始投资较大,但同时能够有效转移部分配电网与微网的供电压力;结合储能的充放电与分时电价可知,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下层调度策略决定了储能在电价较高的时段放电,以获得最小的运行成本.
电价高峰时段与风光新能源出力的最大时段重合,此时用电缺口较小,导致配置的储能容量较小.
图16 为微网各个时段热能的调度情况,可以看出在氢燃料电池工作提供系统部分缺额电能的同时,能够产生一部分的热能,在0:00—4:00、8:00—11:00等时段,系统的热负荷已经满足的情况下,将此部分热能存入储热设备;在14:00—16:00等时段释放储热满足系统热负荷.由上述分析可知,储能能够消纳系统多余电量,通过燃料电池间接释放热量给储热设备存储与释放,因此储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IEM的能源分配水平.
图16
图16
热功率平衡
Fig.16
Balance of thermal power
图17 为微网各个时段冷能的调度情况,冷负荷完全由电制冷及吸收式制冷机提供冷能供应.表4 与表5 为不同场景的微网运行情况与成本,微网在所提配置策略下运行成本与新能源消纳率均最低,相比配置前,微网的运行成本下降14.9%,微网的新能源消纳率提升10.4个百分点, 微网能够完全消纳配置前被无法消纳的新能源.
图17
图17
冷功率平衡
Fig.17
Balance of cold power
综上所述,综合能源在配置储能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系统能源调度结构, 合理根据储能的充放电能力调整系统的用能特征;又因分时电价的存在,储能能够大大增加微网系统的经济性与环保性.
由表5 可见,所提策略所建立的IEM接入的配网系统在储能以及微网配网优化调度后的总日运行成本由原来的5.6130万元降低为 4.683 6 万元,总日运行成本降低16.6%.若不考虑网络重构的作用,系统难以对时空不同的资源进行协调调度.因此,总日运行成本相较所提策略成本高2.5%,经济成本有一定程度提高,不利于经济运行.场景3与4对比验证了所提策略储能共享模式的有效性,储能的共享模式相较于配电网与微网单独投资储能年投资成本下降 20.1万元,年总成本下降21.7万元, 可以看出,通过在配电网和微电网之间共享储能,可以利用微电网和配电网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减少微电网和配电网因弃电和能源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大降低配置成本.
综上所述,将储能优化配置到与综合能源微电网接入的配电网中,可以大幅降低储能配置的规模,提高储能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储能资源的浪费,并大幅降低用户的投资.同时,共享储能功能使配电网用户和综合微电网能源系统的能源消费行为相互补充,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微电网系统从电网购买电力和天然气的成本,降低微电网系统的年成本,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微电网系统的能源效率可以提高整个微电网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并进一步优化储能设备的充电和放电效率.
5 结论
提出一种考虑IEM接入的配电网情况下的共享储能多目标配置策略,采用基于Pareto最优的多目标粒子群法求解.算例表明,所提方法降低了储能的建设成本,降低了网损,减少了负荷峰谷差,提升了配网运行裕度.经过算例分析获得具体结论如下:
(1) 采用所提方法得到的储能配置方案与建设储能之前的成本相比,总日运行成本降低16.6%;风能和光能的消纳率提高10.57个百分点;电压稳定性提高20.4%,能源供应的可靠性更高.
(2) 充分考虑配电网侧灵活性资源的协调互动的能力以及网架结构的灵活性,可促进配电网电压稳定与改善潮流分布.
(3) 设计多目标粒子群的求解方法,合理设置3个互相相悖的目标,能够在保证求解结果最优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求解难度,有效提升求解效率.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xuebao.sjtu.edu.cn/article/2024/1006-2467/1006-2467-58-09-1309.shtml)
附录 仿真系统参数
参考文献
View Option
[1]
米阳 , 王鹏 , 邓锦 , 等 . 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层协调控制
[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2021 , 49 (20 ): 1 -8 .
[本文引用: 1]
MI Yang , WANG Peng , DENG Jin , et al . Hierarchical coordinated control of isolated island AC/DC hybrid microgrids
[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 2021 , 49 (20 ): 1 -8 .
[本文引用: 1]
[2]
徐小琴 , 郑旭 , 王思聪 , 等 . 基于改进遗传退火算法的输配电网协调规划方法
[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2021 , 49 (15 ): 124 -131 .
[本文引用: 1]
XU Xiaoqin , ZHENG Xu , WANG Sicong , et al . A coordinated planning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based on improved genetic annealing algorithm
[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 Control , 2021 , 49 (15 ): 124 -131 .
[本文引用: 1]
[3]
岳园园 , 张超 , 袁性忠 , 等 . 考虑空间负荷布局的多电源配电网动态规划优化
[J]. 电气传动 , 2022 , 52 (19 ): 60 -67 .
[本文引用: 1]
YUE Yuanyuan , ZHANG Chao , YUAN Xingzhong , et al . Dynamic planning optimization of multi-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spatial load layout
[J]. Electric Drive , 2022 , 52 (19 ): 60 -67 .
[本文引用: 1]
[4]
李志鹏 , 王建喜 , 周洪伟 , 等 . 计及多指标间相互影响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评价方法
[J]. 电力建设 , 2022 , 43 (10 ): 98 -110 .
DOI:10.12204/j.issn.1000-7229.2022.10.010
[本文引用: 1]
目前在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案的多指标评价中,通常缺乏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影响,致使得到的评价结果不具一般性,甚至存在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因此,针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方案提出考虑指标间相互作用的改进妥协解排序法(multicriteria optimization and compromise solution in English, VIKOR)。首先从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与能效性这4个层面建立综合能源系统的评价指标模型,进而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基于对偶犹豫模糊集与模糊测度的概念,对经典的VIKOR方法做出改进,利用模糊测度对各指标进行赋权,使其在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时充分考虑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LI Zhipeng , WANG Jianxi , ZHOU Hongwei , et al . Evaluation method for 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planning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indices
[J].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 2022 , 43 (10 ): 98 -110 .
DOI:10.12204/j.issn.1000-7229.2022.10.010
[本文引用: 1]
At present,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indices is usually not considered in the multi-index evaluation of planning schemes for 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PIES), which results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not general, and even have some problems. Therefore, an improved VIKOR method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of indices is proposed for the planning schemes of the PIES. Firstly, the evaluation index models of PIES are establish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economy, reliabil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ion of the dual hesitant fuzzy set and fuzzy measure, the classical VIKOR method is improved, and each index is weighted by fuzzy measure, so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ach evaluation index is fully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the planning schemes. Finally, an example is given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and objectiv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5]
程杉 , 钟仕凌 , 尚冬冬 , 等 . 考虑电动汽车时空负荷分布特性的主动配电网动态重构
[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2022 , 50 (17 ): 1 -13 .
[本文引用: 1]
CHENG Shan , ZHONG Shiling , SHANG Dongdong , et al .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of a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loa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vehicles
[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 Control , 2022 , 50 (17 ): 1 -13 .
[本文引用: 1]
[6]
赵晶晶 , 朱炯达 , 李振坤 , 等 . 考虑灵活性供需鲁棒平衡的两阶段配电网日内分布式优化调度
[J]. 电力系统自动化 , 2022 , 46 (16 ): 61 -71 .
[本文引用: 1]
ZHAO Jingjing , ZHU Jiongda , LI Zhenkun , et al . Two-stage intraday distributed optimal dispatch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robust balance between flexibility supply and demand
[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 2022 , 46 (16 ): 61 -71 .
[本文引用: 1]
[7]
姜云鹏 , 任洲洋 , 李秋燕 , 等 . 考虑多灵活性资源协调调度的配电网新能源消纳策略
[J]. 电工技术学报 , 2022 , 37 (7 ): 1820 -1835 .
[本文引用: 1]
JIANG Yunpeng , REN Zhouyang , LI Qiuyan , et al . An accommodation strategy for renewable energ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coordinated dispatch-ing of multi-flexible resources
[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 2022 , 37 (7 ): 1820 -1835 .
[本文引用: 1]
[8]
姜海洋 , 杜尔顺 , 金晨 , 等 . 高比例清洁能源并网的跨国互联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储能容量优化规划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21 , 41 (6 ): 2101 -2114 .
[本文引用: 1]
JIANG Haiyang , DU Ershun , JIN Chen , et al . Multi-time scale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optimization planning of transnational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s with high proportion of clean energy connected to the grid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 2021 , 41 (6 ): 2101 -2114 .
[本文引用: 1]
[9]
滕云 , 孙鹏 , 罗桓桓 , 等 . 计及电热混合储能的多源微网自治优化运行模型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19 , 39 (18 ): 5316 -5324 .
[本文引用: 1]
TENG Yun , SUN Peng , LUO Huanhuan , et al . Autonomous optimal operation model of multi-source microgrid considering electrothermal hybrid energy storage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 2019 , 39 (18 ): 5316 -5324 .
[本文引用: 1]
[10]
曹文思 , 张敏 , 黄慧 . 基于混合算法的配电网中电池储能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
[J]. 太阳能学报 , 2022 , 43 (5 ): 541 -546 .
DOI:10.19912/j.0254-0096.tynxb.2020-0529
[本文引用: 3]
基于随机会约束规划理论,计及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配电网储能电站多目标选址定容模型。首先分析配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特征,接着基于随机机会约束规划建立储能电站的优化模型。采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混合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研究模型,结合IEEE 33标准节点系统建立配电网储能电站优化算例,对离网模式和并网模式2种模式进行仿真,对优化配置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CAO Wensi , ZHANG Min , HUANG Hui . Research on multi-objectiv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hybrid algorithm
[J].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 2022 , 43 (5 ): 541 -546 .
DOI:10.19912/j.0254-0096.tynxb.2020-0529
[本文引用: 3]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andom constrained programming and 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 factors of the system, a multi-objective location and capacity model for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proposed. First, the economic and reli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random chance constraint programming. The binary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and the hybrid algorithm of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are used to solve the model.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model which is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the IEEE 33 standard node distribution network system, a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example of the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established, and the two modes of off-grid mode and grid-connected mode are simulated, and the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11]
张驰 , 周骏 , 赵镔 , 等 . 零碳园区电-氢混合储能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
[J]. 电力建设 , 2022 , 43 (8 ): 1 -12 .
DOI:10.12204/j.issn.1000-7229.2022.08.001
[本文引用: 1]
随着氢气生产和储存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发氢气储能系统(hydrogen energy storage systems, HESSs)将给能源和电力系统结构带来根本性变化。HESSs和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BESSs)相结合进行协调优化可以解决多种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并提高能源效率。为确保BESSs和HESSs规划的有效性,以最小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LCC)、系统网损、联络线交换功率偏差、负荷波动以及电压波动为目标,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 NSGA2)求解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s, ESSs)选址定容规划方案的Pareto非支配解集。并利用基于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 EWM)的灰靶决策在Pareto非支配解集中选取最佳折中解。另外,通过模糊核C-均值(fuzzy kernel C-means, FKCM)聚类算法获取源荷典型运行场景集,并基于扩展的IEEE-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NSGA2算法不仅实现了电-氢混合储能系统LCC最小,且其电压质量、功率稳定性、网损与负荷波动也显著优于对比算法。
ZHANG Chi , ZHOU Jun , ZHAO Bin , et al . Multi-objectiv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electricity-hydrogen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zero-carbon park
[J].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 2022 , 43 (8 ): 1 -12 .
DOI:10.12204/j.issn.1000-7229.2022.08.001
[本文引用: 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storage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energy storage systems (HESSs) will bring fundamental changes to energy and power system structure. The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of HESS an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BESS) can solve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various energy sources and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BESS and HESS planning, minimum life cycle cost (LCC), system network loss, switching power deviation, load fluctuation, and voltage fluctuation are chosen as the fitness function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a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 (NSGA2) with elite strategy is used to solve energy storage system (ESS) Pareto non-dominated solution set of site-constant volume planning scheme. The grey target decision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method (EWM) is used to select the best compromise solution in Pareto non-dominated solution set. Additionally, typical operation scenarios of source load are obtained by fuzzy kernel C-means (FKCM)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extended IEEE 33-node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NSGA2 algorithm not only achieves the minimum LCC of the electricity-hydrogen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but also improves voltage quality, power stability, network loss and load fluctuation compared to that of other algorithms.
[12]
AL AHMAD A K , SIRJANI R . Optimal allocation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transmission system considering wind power [C]//2020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Antalya,Turkey : IEEE , 2020 : 181 -187 .
[本文引用: 1]
[13]
林顺富 , 刘持涛 , 李东东 , 等 . 考虑电能交互的冷热电区域多微网系统双层多场景协同优化配置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20 , 40 (5 ): 1409 -1420 .
[本文引用: 1]
LIN Shunfu , LIU Chitao , LI Dongdong , et al . Double-layer and multi-scenario collaborativ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multi-microgrid system in cold, heat and power area considering electric energy interaction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 2020 , 40 (5 ): 1409 -1420 .
[本文引用: 1]
[14]
徐青山 , 李淋 , 盛业宏 , 等 . 冷热电联供型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日前优化经济调度
[J]. 电网技术 , 2018 , 42 (6 ): 1726 -1734 .
[本文引用: 3]
XU Qingshan , LI Lin , SHENG Yehong , et al . Optimal economic dispatch of multi-microgrid 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upply recently
[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 2018 , 42 (6 ): 1726 -1734 .
[本文引用: 3]
[15]
陈厚合 , 杜欢欢 , 张儒峰 , 等 .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及运行策略研究
[J]. 电力自动化设备 , 2018 , 38 (8 ): 174 -182 , 188.
[本文引用: 1]
CHEN Houhe , DU Huanhuan , ZHANG Rufeng , et al . Optimal capacity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 strategy of hybrid energy storage considering uncertainty of wind power
[J].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 , 2018 , 38 (8 ): 174 -182 , 188.
[本文引用: 1]
[16]
徐青山 , 李淋 , 蔡霁霖 , 等 . 考虑电能交互的冷热电多微网系统日前优化经济调度
[J]. 电力系统自动化 , 2018 , 42 (21 ): 36 -44 .
[本文引用: 1]
XU Qingshan , LI Lin , CAI Jilin , et al . Day-ahead optimized economic dispatch of CCHP multi-microgrid system considering power interaction among microgrids
[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 2018 , 42 (21 ): 36 -44 .
[本文引用: 1]
[17]
LIU J K , ZHANG N , KANG C Q , et al . Cloud energy storage for residential and small commercial consumers: A business case study
[J]. Applied Energy , 2017 (188 ): 226 -236 .
[本文引用: 1]
[18]
王仕俊 , 平常 , 薛国斌 . 考虑共享储能的社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研究
[J]. 中国电力 , 2018 , 51 (8 ): 77 -84 .
[本文引用: 3]
WANG Shijun , PING Chang , XUE Guobin . Synergic optimization of community energy Internet considering the shared energy storage
[J]. Electric Power , 2018 , 51 (8 ): 77 -84 .
[本文引用: 3]
[19]
朱健宇 , 潘学萍 , 王正风 , 等 . 兼顾碳减排和新能源消纳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复合储能协调规划
[J]. 电力自动化设备 , 2024 , 44 (1 ): 17 -23 .
[本文引用: 2]
ZHU Jianyu , PAN Xueping , WANG Zhengfeng , et al . Coordinated planning of deep peaking and composite energy storage for thermal power units with regard to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new energy consumption
[J].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 , 2024 , 44 (1 ): 17 -23 .
[本文引用: 2]
[20]
刘敦楠 , 赵宁宁 , 李鹏飞 , 等 . 基于 “共享储能-需求侧资源” 联合跟踪可再生能源发电曲线的市场化消纳模式
[J]. 电网技术 , 2021 , 45 (7 ): 2791 -2800 .
[本文引用: 1]
LIU Dunnan , ZHAO Ningning , LI Pengfei , et al . Market-oriented consumption model based on “shared energy storage-demand side resources” jointly tracking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curve
[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 2021 , 45 (7 ): 2791 -2800 .
[本文引用: 1]
[21]
LIU D N , ZHAO N N , XU X F , et al . Market-oriented consumption model based on the joint tracking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curve of “shared energy storage & demand side resources”
[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2020 , 571 (1 ): 012007 .
[本文引用: 1]
[22]
肖繁 , 夏勇军 , 张侃君 , 等 . 含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网络化保护原理研究
[J]. 电工技术学报 , 2019 , 34 (Sup.2) : 709 -719 .
[本文引用: 1]
XIAO Fan , XIA Yongjun , ZHANG Kanjun , et al . Research on a principle of networked protec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 2019 , 34 (Sup.2) : 709 -719 .
[本文引用: 1]
[23]
陈厚合 , 丛前 , 姜涛 , 等 . 多能协同的配电网供电恢复策略
[J]. 电工技术学报 , 2022 , 37 (3 ): 610 -622 .
[本文引用: 1]
CHEN Houhe , CONG Qian , JIANG Tao , et al . Distribution systems restoration with multi-energy synergy
[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 2022 , 37 (3 ): 610 -622
[本文引用: 1]
[24]
郑重 , 苗世洪 , 李超 , 等 . 面向微型能源互联网接入的交直流配电网协同优化调度策略
[J]. 电工技术学报 , 2022 , 37 (1 ): 192 -207 .
[本文引用: 2]
ZHENG Zhong , MIAO Shihong , LI Chao , et al . Coordinated optimal dispatching strategy of AC/DC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icro energy Internet
[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 2022 , 37 (1 )192 -207 .
[本文引用: 2]
[25]
刘迪 , 张强 , 吕干云 . 量子粒子群算法在配电网重构中的改进和应用
[J]. 电测与仪表 , 2022 , 59 (3 ): 58 -65 .
[本文引用: 1]
LIU Di , ZHANG Qiang , LV Ganyun .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J]. 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 , 2022 , 59 (3 ): 58 -65 .
[本文引用: 1]
[26]
陈婷 . 智能算法在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综述
[J]. 电气技术 , 2020 , 21 (9 ): 1 -6 .
[本文引用: 1]
CHEN Ting . Review of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algorithm in fault loc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J].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2020 , 21 (9 ): 1 -6 .
[本文引用: 1]
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层协调控制
1
2021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Hierarchical coordinated control of isolated island AC/DC hybrid microgrids
1
2021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改进遗传退火算法的输配电网协调规划方法
1
2021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A coordinated planning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based on improved genetic annealing algorithm
1
2021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考虑空间负荷布局的多电源配电网动态规划优化
1
2022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Dynamic planning optimization of multi-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spatial load layout
1
2022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计及多指标间相互影响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评价方法
1
2022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Evaluation method for 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planning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indices
1
2022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考虑电动汽车时空负荷分布特性的主动配电网动态重构
1
2022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of a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loa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vehicles
1
2022
... 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传统被动配电网的经济与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2 ] ,因此提出“主动配电网”的概念[3 ] ,即由原来的被动消纳、即插即忘改进为主动管理、主动消纳.同时,为了满足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4 ] ,亟需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5 ] .因此,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对发展未来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考虑灵活性供需鲁棒平衡的两阶段配电网日内分布式优化调度
1
2022
... 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IEM)也被称为微能网,将微能网接入配电网能充分发挥其多能互补的灵活性来支撑配电网运行[6 ] .同时,IEM与配电网的双向电能交互改变了IEM的运行策略,为此需要配置储能来提高供能可靠性.储能可以迅速释放与存储电能;同时,电价峰谷差的存在能够降低成本[7 ] .在IEM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主动配网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重要举措[8 ] .通过对储能的配置,还可以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9 ] ,促进电网长期经济稳定运行. ...
Two-stage intraday distributed optimal dispatch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robust balance between flexibility supply and demand
1
2022
... 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IEM)也被称为微能网,将微能网接入配电网能充分发挥其多能互补的灵活性来支撑配电网运行[6 ] .同时,IEM与配电网的双向电能交互改变了IEM的运行策略,为此需要配置储能来提高供能可靠性.储能可以迅速释放与存储电能;同时,电价峰谷差的存在能够降低成本[7 ] .在IEM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主动配网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重要举措[8 ] .通过对储能的配置,还可以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9 ] ,促进电网长期经济稳定运行. ...
考虑多灵活性资源协调调度的配电网新能源消纳策略
1
2022
... 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IEM)也被称为微能网,将微能网接入配电网能充分发挥其多能互补的灵活性来支撑配电网运行[6 ] .同时,IEM与配电网的双向电能交互改变了IEM的运行策略,为此需要配置储能来提高供能可靠性.储能可以迅速释放与存储电能;同时,电价峰谷差的存在能够降低成本[7 ] .在IEM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主动配网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重要举措[8 ] .通过对储能的配置,还可以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9 ] ,促进电网长期经济稳定运行. ...
An accommodation strategy for renewable energ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coordinated dispatch-ing of multi-flexible resources
1
2022
... 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IEM)也被称为微能网,将微能网接入配电网能充分发挥其多能互补的灵活性来支撑配电网运行[6 ] .同时,IEM与配电网的双向电能交互改变了IEM的运行策略,为此需要配置储能来提高供能可靠性.储能可以迅速释放与存储电能;同时,电价峰谷差的存在能够降低成本[7 ] .在IEM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主动配网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重要举措[8 ] .通过对储能的配置,还可以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9 ] ,促进电网长期经济稳定运行. ...
高比例清洁能源并网的跨国互联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储能容量优化规划
1
2021
... 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IEM)也被称为微能网,将微能网接入配电网能充分发挥其多能互补的灵活性来支撑配电网运行[6 ] .同时,IEM与配电网的双向电能交互改变了IEM的运行策略,为此需要配置储能来提高供能可靠性.储能可以迅速释放与存储电能;同时,电价峰谷差的存在能够降低成本[7 ] .在IEM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主动配网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重要举措[8 ] .通过对储能的配置,还可以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9 ] ,促进电网长期经济稳定运行. ...
Multi-time scale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optimization planning of transnational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s with high proportion of clean energy connected to the grid
1
2021
... 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IEM)也被称为微能网,将微能网接入配电网能充分发挥其多能互补的灵活性来支撑配电网运行[6 ] .同时,IEM与配电网的双向电能交互改变了IEM的运行策略,为此需要配置储能来提高供能可靠性.储能可以迅速释放与存储电能;同时,电价峰谷差的存在能够降低成本[7 ] .在IEM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主动配网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重要举措[8 ] .通过对储能的配置,还可以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9 ] ,促进电网长期经济稳定运行. ...
计及电热混合储能的多源微网自治优化运行模型
1
2019
... 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IEM)也被称为微能网,将微能网接入配电网能充分发挥其多能互补的灵活性来支撑配电网运行[6 ] .同时,IEM与配电网的双向电能交互改变了IEM的运行策略,为此需要配置储能来提高供能可靠性.储能可以迅速释放与存储电能;同时,电价峰谷差的存在能够降低成本[7 ] .在IEM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主动配网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重要举措[8 ] .通过对储能的配置,还可以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9 ] ,促进电网长期经济稳定运行. ...
Autonomous optimal operation model of multi-source microgrid considering electrothermal hybrid energy storage
1
2019
... 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IEM)也被称为微能网,将微能网接入配电网能充分发挥其多能互补的灵活性来支撑配电网运行[6 ] .同时,IEM与配电网的双向电能交互改变了IEM的运行策略,为此需要配置储能来提高供能可靠性.储能可以迅速释放与存储电能;同时,电价峰谷差的存在能够降低成本[7 ] .在IEM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主动配网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重要举措[8 ] .通过对储能的配置,还可以提升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9 ] ,促进电网长期经济稳定运行. ...
基于混合算法的配电网中电池储能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
3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Pareto解的概念源于博弈论,指的是模型某个解的目标值在得到优化的同时必须以牺牲其他目标的函数值为代价.因此,各目标函数被无歧视地优化[10 ] . ...
... Pareto解集对应储能配置的最优解集,使用模糊隶属度法[10 ] 从Pareto解集中选出最优折衷方案.模糊隶属函数[18 ] 具体表示为 ...
Research on multi-objectiv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hybrid algorithm
3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Pareto解的概念源于博弈论,指的是模型某个解的目标值在得到优化的同时必须以牺牲其他目标的函数值为代价.因此,各目标函数被无歧视地优化[10 ] . ...
... Pareto解集对应储能配置的最优解集,使用模糊隶属度法[10 ] 从Pareto解集中选出最优折衷方案.模糊隶属函数[18 ] 具体表示为 ...
零碳园区电-氢混合储能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
1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Multi-objectiv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electricity-hydrogen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zero-carbon park
1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1
2020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考虑电能交互的冷热电区域多微网系统双层多场景协同优化配置
1
2020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Double-layer and multi-scenario collaborativ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multi-microgrid system in cold, heat and power area considering electric energy interaction
1
2020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冷热电联供型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日前优化经济调度
3
2018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氢燃料电池[14 ] 是将氢能与电能、热能联系起来的枢纽,是实现多能耦合的关键.氢燃料电池的模型为 ...
... 为了验证考虑IEM接入的配电网共享储能多目标配置策略,基于MATLAB2016a的运行环境进行仿真.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14 ] 上进行仿真,系统算例的阻抗与负荷均采用标准参数.其中,分组投切电容器与SVC介入配电网21、24、27节点.配电网中OLTC装在首端,调节范围为[0.95,1.05], 如图4 所示.该配电网的基准电压为12.66 kV,基准容量为10 MV·A,光照与风速数据均来自浙江某沿海城市.IEM接入17节点,储能接入32节点与综合能源共享.分组投切电容器、SVC、OLTC、IEM参数见附录. ...
Optimal economic dispatch of multi-microgrid 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upply recently
3
2018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氢燃料电池[14 ] 是将氢能与电能、热能联系起来的枢纽,是实现多能耦合的关键.氢燃料电池的模型为 ...
... 为了验证考虑IEM接入的配电网共享储能多目标配置策略,基于MATLAB2016a的运行环境进行仿真.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14 ] 上进行仿真,系统算例的阻抗与负荷均采用标准参数.其中,分组投切电容器与SVC介入配电网21、24、27节点.配电网中OLTC装在首端,调节范围为[0.95,1.05], 如图4 所示.该配电网的基准电压为12.66 kV,基准容量为10 MV·A,光照与风速数据均来自浙江某沿海城市.IEM接入17节点,储能接入32节点与综合能源共享.分组投切电容器、SVC、OLTC、IEM参数见附录. ...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及运行策略研究
1
2018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Optimal capacity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 strategy of hybrid energy storage considering uncertainty of wind power
1
2018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考虑电能交互的冷热电多微网系统日前优化经济调度
1
2018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Day-ahead optimized economic dispatch of CCHP multi-microgrid system considering power interaction among microgrids
1
2018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Cloud energy storage for residential and small commercial consumers: A business case study
1
2017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考虑共享储能的社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研究
3
2018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储能装置日平均投资成本[18 ] 最小值为 ...
... Pareto解集对应储能配置的最优解集,使用模糊隶属度法[10 ] 从Pareto解集中选出最优折衷方案.模糊隶属函数[18 ] 具体表示为 ...
Synergic optimization of community energy Internet considering the shared energy storage
3
2018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储能装置日平均投资成本[18 ] 最小值为 ...
... Pareto解集对应储能配置的最优解集,使用模糊隶属度法[10 ] 从Pareto解集中选出最优折衷方案.模糊隶属函数[18 ] 具体表示为 ...
兼顾碳减排和新能源消纳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复合储能协调规划
2
2024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储能配置问题是多目标协同优化问题,粒子群算法因为编程简单、收敛速度快,被应用于多目标寻优问题[19 ] ,通过粒子间的合作与竞争实现目标寻优,每个粒子对应一个优化方案. ...
Coordinated planning of deep peaking and composite energy storage for thermal power units with regard to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new energy consumption
2
2024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储能配置问题是多目标协同优化问题,粒子群算法因为编程简单、收敛速度快,被应用于多目标寻优问题[19 ] ,通过粒子间的合作与竞争实现目标寻优,每个粒子对应一个优化方案. ...
基于 “共享储能-需求侧资源” 联合跟踪可再生能源发电曲线的市场化消纳模式
1
2021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Market-oriented consumption model based on “shared energy storage-demand side resources” jointly tracking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curve
1
2021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Market-oriented consumption model based on the joint tracking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curve of “shared energy storage & demand side resources”
1
2020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含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网络化保护原理研究
1
2019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Research on a principle of networked protec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1
2019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多能协同的配电网供电恢复策略
1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Distribution systems restoration with multi-energy synergy
1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面向微型能源互联网接入的交直流配电网协同优化调度策略
2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主动配电网电压稳定性[24 ] 衡量指标函数为f 3 ,以每日平均电压偏差为基准,采样时间间隔为1 h,通过计算配电网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偏差平方和来衡量配电网电压的稳定水平,电压指标函数表示为 ...
Coordinated optimal dispatching strategy of AC/DC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icro energy Internet
2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 主动配电网电压稳定性[24 ] 衡量指标函数为f 3 ,以每日平均电压偏差为基准,采样时间间隔为1 h,通过计算配电网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偏差平方和来衡量配电网电压的稳定水平,电压指标函数表示为 ...
量子粒子群算法在配电网重构中的改进和应用
1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1
2022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智能算法在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综述
1
2020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
Review of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algorithm in fault loc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1
2020
... 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与微能网优化运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10 ] .文献[11 ]中在主动配电网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合理的选址定容,改善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入主动配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献[12 ]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概率的优化算法来求解储能系统选址定容的问题,该算法将离散化的方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能够优化节点电压分布并减小网损.文献[13 ]中以微网的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电能交互情况下的多能微网多场景配置方法;文献[14 ]中对配电网层与IEM层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分布式的建模方式并行求解;文献[15 ]中将供能网的运行与储能规划协同考虑,但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文献[16 ]中建立考虑微网间能量交易情况下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但由于投资成本与政策问题,储能的应用被限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共享储能模式.文献[17 ]中提出云储能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与经济性.文献[18 ]中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协同优化模型,充分降低了用户用能的费用.文献[19 ]中考虑经济性、碳减排量、弃电量3个方面,建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储能协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对比传统储能,储能共享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20 ] ,促进系统电能优质传输,但目前研究大都只单独考虑配电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配置[21 ] ,较少有对综合能源系统与主动配电网共享储能配置的研究[22 -23 ] .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通常将多个目标通过加权系数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储能系统配置这类综合考虑多方优化目标的复杂优化问题,常规的加权系数法普遍存在难以兼顾各个目标的瓶颈.随着主动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日益加剧[24 ⇓ -26 ] ,如何在配网侧与IEM侧配置共享储能来达到同时优化配网与微网的相关指标与提升总体电力系统经济性、稳定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